本報記者:劉騰
對于家在深圳的王華來說,在信息時代的今天,似乎什么都可以夢想成真。
完全是赤手空拳,她竟然
做成了國際貿易,而且越做越大。回憶起最早做的幾筆單子,王華自己都感到有些奇怪,因為她不懂國際貿易,不懂外文,甚至連所賣產品的行業也 不是非常了解。
出口生意想法被卡在資金和外文上
王華經營著一家小型的印刷企業,由于工作的關系,七八年來她接觸的企業五花八門、涉及各個行業,因此也積攢了不少社會關系。
深圳是一個商品意識非常發達的城市,作為中國制造產業的重要基地,這里市場競爭非常激烈。王華不免產生這樣的感覺,如果能把自己平時的關系發揮起來,把中國的產品賣到國外去,不管是在價高的發達國家市場還是在產品短缺的第三世界國家市場,獲得的利潤一定比這里可觀。
王華知道阿里巴巴這樣的網站能夠把國內中小企業的產品賣到國外去,就嘗試著上阿里巴巴的網站尋找機會。她發現,雖然通過阿里巴巴做國內業務每年只需繳費2300元,但是如果想通過阿里巴巴做國際業務,繳費高得多,每年需要繳費4萬元到6萬元不等。
“要交的費用太多了!我的企業是做印刷的,但是國外企業不會到國內來做印刷。其實,我只是想通過我平時維持的關系,介紹一些業務到國外去。”王華說。更重要的一點是,王華不懂外語。而登在阿里巴巴網上的國外市場需求信息一律都是外文的,主要包括英文、日文和韓文,王華一點看不懂。
王華還查詢過另外一家“環球資源企業網”,也是做國內國外中小企業B2B貿易的,這家網站的企業會員也需要繳納幾萬元到十幾萬元不等的年費。“其實,我只是想利用我的業余時間,看看能不能用自己的資源做點事,如果要先交幾萬塊錢,風險太大。” 王華說。
獨聯體的貿易公司圓了出口夢
無意之間,王華在網上看到了一個帖,說有一家專做獨聯體貿易的公司在尋找合作伙伴,不需要有資金,不需要懂外語及外貿專業,只要能找到性價比好的中方供貨商,雙方交易完成后該公司按照交易額的百分比給介紹人提成。此后供貨商所發生的一切交易, 該公司也會按比例給介紹人提成。
這家公司還表示它在獨聯體各個國家都設有分公司,比如俄羅斯的莫斯科、圣比得堡,烏克蘭的基輔,哈薩克斯坦的卡拉干達,摩爾多瓦的基希訥烏等。
“看樣子還不小,”為了搞清楚這家公司是不是在騙人,王華還親自到該公司在深圳的辦事處走了一遭,“有40多人,外國員工也不少,像是一家大公司。”
獨聯體包括前蘇聯解體后形成的十幾個國家。“我知道這些國家都是發展重工業,輕工業產品很落后,我的資源優勢可以發揮出來,我決心試試。”
從這家公司網站的商務代表區中,王華看中并開始做的第一單是一宗監視器生意。這種設在小區樓門口的監視器在中國大城市已經非常普遍,但是在獨聯體國家卻還不常見。一家俄羅斯企業想在工廠車間安裝這種設備,卻苦于找不到價廉物美的產品。
“我想起原來有幾個客戶朋友就是生產這種安防設備的,一直還有來往,就向他們要來了價格和數據資料,發給了這家公司,再由這家公司翻譯給俄方。”俄方立刻表示很感興趣。有意思的是,俄方企業同樣不懂國際貿易,就說想要監視器,但是沒有詳細說明要什么樣的產品規格。王華費了不少功夫,將中方幾個廠商產品的圖片、規格、價格做成圖表,然后交給莫斯特審閱,再轉交俄企業。
“來來去去的傳遞了七八回資料,忙得團團轉,我都感到灰心了,認為這家貿易公司是在刁難我,故意不讓我做成。”王華說。但是她有股倔勁,因為沒有嘗試過和國外公司做貿易,決意要堅持到最后。
沒想到,一個多月以后,俄方表示決定簽單,要了50套,價值近10萬元,王華也拿到了首筆報酬。“頭一次提成倒不算多,也就千把塊錢,但是關鍵是我做成了第一筆國際貿易,而且這家生產監視器的公司還在不斷地簽單。”
由于俄方反饋不錯,馬上又有幾家俄羅斯企業也來向中國的監視器生產廠商訂貨,一下又出了幾十萬元的貨,王華又拿到了提成。
一發不可收拾
“互聯網可以讓中外企業非常方便地聯系,我覺得盡管我不會外語,但也要學會充分利用這個特點。”從年初的這筆生意以后,王華的積極性高漲,生意也一發不可收拾。
此后王華做了很多筆和獨聯體的貿易。一家做醫藥產品的獨聯體廠商,因為在本地沒有找到合適的用來包裝的玻璃瓶,因此想到了向中國供貨商求貨。玻璃瓶廠商對于王華來說是再熟悉不過了,長期從事印刷業務的她,接觸的這類客戶少說也有幾十家。由于已經熟悉了獨聯體廠家的作風特點,這次不到1個月她就簽了出口50萬個玻璃瓶的單子。
“最有意思的是一家烏克蘭市政部門求購掃地用清潔車的單子。”王華回憶。半年多以前,烏克蘭的一家市政部門想更新城市環衛設施,但是獨聯體國家卻缺乏環衛設備生產廠家,其中就包括清潔車的生產廠家。王華看到了這個信息之后,立刻就和國內的環衛設備廠取得了聯系。
“一部清潔車,國內報價最少也要十幾萬元,但是對于獨聯體市場來說,這已經是最便宜的價格了。”烏克蘭方面對中方的報價非常滿意,很快就索要詳細的技術資料,并進一步商談運輸費用問題。雖然頭一批購買只是幾輛,但是烏克蘭城市今后更新環衛設備的市場空間卻很大,王華未來的提成顯然不會少。
“關鍵是給我提供機會的這種模式。我不懂外語、也不知道怎么做國際貿易,有的只是關系、經驗和肯吃苦。國內像我這樣的人不會少,如果更多的國際貿易平臺能協助解決語言、專業技術等難題,那我們還愿意做更多嘗試。”
王華原來做的印刷企業規模非常小,一個月收入也就幾千元,自從試著做上了國際貿易以后,王華的想法已經產生了很大的轉變。“過去我是想用業余時間來做做國際貿易,但是現在我考慮用主要精力來做了。就我了解,一本專門介紹中國生產商的《商貿橋——獨聯體》今年8月份在獨聯體面市了,將會讓更多獨聯體企業到中國來找機會,我會有更大的創富空間。通過這第二職業,我估計明年一年我能拿30萬元到40萬元的報酬,比我原來干的強多了。”
|